提起 9m88 ,腦海中響起的是那慵懶中帶有酥麻感的旋律,她的音樂挑起聽眾對爵士樂的全新體驗,很難想像幾年前的她才剛從實踐服裝設計系畢業,獨自一人前往紐約實習。

 

她告訴我們她從小就對表演抱有極大的興趣,也一直想轉換跑道,卻遲遲沒有勇氣,抱持自己不是科班出生也沒參與過歌唱比賽的想法,認為音樂好像並不適合她,因此保守的計畫著這些事情。畢業後,9m88 透過紐約的實習去了解服裝設計者個產業還有哪些細節,如果想繼續的話自己應該怎麼做,但同時她也不願意放棄音樂,兩者都把握著,想透過這個旅程去看看。
那年,她在紐約看了許多場表演。想深入這個音樂的殿堂,了解在這個音樂發展很蓬勃的地方中她到底表現的怎麼樣,自己可以到什麼境界、要往哪個方向走。
「我那時候差不多二十四歲,我覺得我隨時要喊停都可以,可是我至少要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交代。」
9m88 告訴我們,這是她最想做的事,不去嘗試看看的話好像就太可憐了。她申請了紐約新學院,而一兩年過去,發覺自己好像學到了許多東西,因此就完成了學業。然而,以一個音樂學院的初學者來說,她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也要不斷的調整自己、追趕別人的進度。
9m883她說她很幸運能在那裡遇見很多不錯的老師:「從他們當中聽到一些對音樂創作的看法,或怎麼樣去看待自己樂手的身份是非常可貴的。」
這些老師可能已經七八十歲,也在爵士音樂的領域打滾了許久,即便如此,他們面對學生卻像兩個樂手的見面,上課的過程中他們提供學生們一些新的 idea ,也同時希望得到回饋,比起教學,更像互相的交流。而這些都是她從沒想過可以在老師身上得到的。
在課業之外,9m88 在紐約也遇到了全新的衝擊:「樂手都是非常自主的,大家都知道該怎麼主動的去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所以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是受到許多鼓舞的。」
或許是新世代的人們比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加上資訊發達,交流的機會也多,也或許是因為紐約的環境相對競爭,有很多音樂、創意上的刺激促使人們主動的往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此外,與台灣的教育不同的是,他們不會一開始就要孩子去補習班、把國英數念好。在紐約,他們會說你喜歡做什麼那就去努力的去做嘗試,兩邊想法是不一樣的。
5
談起紐約,9m88 的言語中有些興奮,好似那個城市有什麼樣的魔力。
「在紐約街頭或是看表演時常會遇到樂手或是喜歡的歌手,紐約很容易可以遇到這些人,在酒吧遇到聊個天,有可能就能藉機認識。蠻神奇的一個地方,好像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的連結起來。」
假日的布魯克林常有二手市集在各處出沒,在遠離曼哈頓本島的這裡,步調顯得比較慵懶。
9m88 說她喜歡到二手市集隨便逛、隨便看,有時候買些古董的玩意兒或帶些復古的衣服回家。吃完飯到公園盪著鞦韆看看玩樂的小孩。
這些生活時常會成為創作的一部份。在紐約時的室友不會說中文,即便他們感情融洽,許多時候 9m88 有著獨處的時間:「心理狀態上就像是獨自在紐約生長、生活。會進入到自己思想的領域裡,像一個空間一樣。」無論是搭地鐵到學校上課或跟朋友去約會,許多日常中遇到的小事都讓她進一步的思考並與自己對話,也在與各式各樣人們互動的過程中激發他對創作的想像。
我們問 9m88 ,覺得紐約與台北這兩個大城市有什麼樣的差別?
她想了答道:「台北就是家,所以就不會特別覺得有什麼特別的,但當離家有點遠時會開始發現有些東西你得不到,就會開始想念。它是一個很自然的存在,但真的必須要離開它的時候才會知道它的好。」
她在紐約生活了三年半後再度回到台北,感覺好像沒有太多事情有改變,卻又覺得從小到大這樣的氣氛又回來了,很開心很感動:「我以前很不喜歡台灣沒有什麼街道規劃,很亂的感覺,但沒有在台北的時候其實蠻想念這一個亂中有序然後很有機的一個排列,是很有生命的感覺。紐約還是相對的比較孤獨跟冷漠,然而台北晚上有夜市有 KTV ,好像是一個從來不會感到孤單、半夜走在路上也不會覺得冷的地方。」
她告訴我們,或許對某些人來說,紐約像家是因為有創作的認同歸屬,但她卻沒有這種情感:「我覺得紐約就是個很大的城市,它很熱情,但也同樣很現實。它的個性就是,啊歡迎你來歡迎你來,但如果你沒有能力、沒有到達一個門檻的話,其實在這邊生活蠻困難的。」
9m88 把紐約看作是個修煉場,是一個會讓她看見自己在害怕什麼、喜歡什麼、擔心什麼、開心什麼的地方,從痛苦中得到成就感然後一直循環。

3

「如果想做一件事但你還沒去做的話,你要去理解為什麼,什麼東西阻止你不去做?你在害怕什麼?認清這些事情後就要去清除這些阻止你往目標前進的東西。如果覺得自己能力不夠便要花時間去培養。」
這個培養是你要讓別人知道的,喜歡唱歌就要出去表演,要去驗證自己能不能做到,讓他人給你一些回饋,代表你好像可以往這個方向前進:「不是自己覺得好就好了,需要外部的意見與認證,才會有更多的信心,在一步接一步的信心連結起來時,你越能達到你想做的事情。」
如果真的不知道想做什麼的時候,努力去接觸一些沒接觸過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篩選掉一些你不喜歡的,或許就能找到你喜歡的:「我覺得大家不要害怕,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像現在,雖然現在找到的東西可能是唱歌、表演,但我也可能不會一輩子做這件事情。」
我們好奇 9m88 的音樂是否因為服裝設計的經歷而有所不同?
:「我的創作變得不是只有音樂層面,我會去看我做這個音樂我需要什麼樣的視覺、服裝,我希望整體看起來是怎麼樣的型態。有些人是把歌唱好,但我會想把這些歌或詞曲創作用視覺的方式去做延伸。」
9m88 說跟不同音樂人合作,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創作模式跟思維,當中有輕鬆也有困難:「所謂的合作就是要互相的消化、互相。有時退讓、妥協或把意見表達出來,我覺得是很好的練習。」
與青峰合作時她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主流音樂體系怎麼運作,去理解它的需求,怎麼樣去圓滿主流的聲響。跟 Leo 王的合作是很 Indie 的,像一個他們兩人一起草創的東西:「可能品質上面沒有主流音樂那麼那麼的華麗或整個潤飾到很完美,但那個生命力是不一樣的。」
1
我們問,9m88 平時是怎麼保持創作的熱情的?她笑著說:「我才剛開始創作沒多久,可能要問創作十幾年的,我才創作三四年如果沒有熱情的話那也太弱了!那就不要做這行了。」
她說她好像還有很多話想講,還有很多話想嘗試,是用這樣的心情繼續做新的東西。
「每個人看待創作的方式都不一樣,對我來說是一個內化以後產出的東西。」
音樂藉由創作者這個媒介出現,是一個很誠實也很親密的東西,有點像生出小孩,不管成果好壞都是代表自己,9m88 說她一直都是用這種方式在創作,不管作品是醜還是如何還是必須愛他,也還是會很驕傲:「可能在每個階段對你來說不一樣,或許現在喜歡,也或許沒那麼喜歡了,但不可否認的這就是當時深刻的想法。」
「我希望聽者在聽到我的音樂時,可以與我分享我的這一部份跟他生活有相似或重疊的時刻。」
我們問 9m88 有沒有音樂不被大眾所接受的時候?她告訴我們:「這個不理解是必然的,有時候你和一個人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可能完全不同,有些人他可能喜歡的東西跟我的生活完全不重疊,那我們可能永遠都不可能欣賞到那個人的好。」
她說以造型來說她與主流不同,曲風也不是最新的。這三年來她逐漸地理解自己的音樂不可能滿足所有人,即便也會擔心別人對她的想法,但畢竟創作與生活都是自己的:「如果我們有緣,我們就可以互相分享給彼此,沒有緣的話好像也沒有辦法,這是不能強求得一件事情。」
我們聊起紐約與台灣音樂環境的不同之處。
「在音樂層面來說我覺得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樂手有樂手的困境,如果不走主流這套,可能就沒有機會。」
台灣比較小,因為網路的關係,如果在網路上受歡迎就好像相對是主流,但美國太大,有很多很有才華的表演者跟樂手都無法出頭,因此以比例上來說,在台灣大家能比較被看見。樂手如果不去談演唱會、Session 的話可能就只能在小 Bar 演一個不一定有人能看到的 Set。
「產業很殘酷的是我們都必須去衡量自己去行銷自己,在社群媒體的時代就更必須要這樣做,所以比較辛苦,已經很難是一個人在家裡練琴練得很厲害然後只做這件事而已。」9m88 說她覺得音樂這件事本來就是分享,如果想以分享為出發點的話,那這些事情就是必須做的,但如果你是以自我實現不一定要跟別人分享,又是另一個想法了。
9m88 認為,Indie 跟 Pop 其實是種意識形態,跟音樂與流行程度並沒有太大的相關,她問我們:「假如他是 indie 歌手但他的音樂很受歡迎,那他屬於 Pop 嗎?我覺得他就只是一個精神而已。」
對於台灣的音樂市場,她希望聽眾可以給更多風格機會,當大眾習慣聆聽一個樣子的東西時,某些實驗性質的音樂就推不出去:「這幾年開始辦很多音樂祭跟講座活動,大家繼續在這樣的氣氛下去了解彼此更多的話,台灣的音樂環境就會變得更好。」
2
「不要擔心被拒絕,在創作的路上要找誰合作,或是希望把作品給誰,可能都會遇到一些瓶頸, 但遇到瓶頸的時候不代表你的東西不好,可能只是沒有放在最適合的時機跟位置上面。」
9m88 說在這樣的信心之外還是必須不斷地檢視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中心思想是什麼,現代人很看重個人特質,因此在音樂創作上,除了展現自己之外,作品的特質更需要很明確。自己確認自己的東西是什麼,確認之後才會有更多人去聽、去接受你的作品。另外,多接觸這個領域的人,跟他們互相分享,讓創作不斷的流動。
我們從〈陪你過假日〉開始認識 9m88,在〈最高品質靜悄悄〉再度見證她對創作的瘋狂想像,感謝 9m88 在二十四歲那年的勇氣,我們才能在今日看見她不按牌理出牌的創作與演出。做自己喜歡、自己也認同的音樂才會令聽眾有所共鳴與感動,她的故事告訴我們:放手一搏去嘗試吧,或許夢想真的離你並沒有那麼遙遠。

 

Comments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