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聲音——新時代母語創作者的視野|少女卡拉講座

文/范詠涵

11 月初冬晚上,在溫馨小巧的夾腳拖的家,政大金旋獎迎來第一場「客房服務請按鈴」系列講座。新生代母語創作樂團——少女卡拉的丹霓與稚嘉,娓娓道來自己接觸母語的起源,與開始創作的種種。

母語創作的覺醒

與爺爺奶奶同住宜蘭,丹霓自幼以台語新聞、歌仔戲開始接觸台語,從幫奶奶翻譯華語新聞、參與歌仔戲演出等,慢慢累積母語表達的經驗,而真正啟蒙丹霓的是「閩南語語文競賽」。從國中開始,丹霓一直都有參與閩南語競賽的經驗,直到出社會成為國小的閩南語教師,當年的社會組朗讀比賽現場抽題,丹霓抽到了「從洪仲丘案看軍中人權」,這個題目牽涉議題廣大,多元的面相讓他開始思考,「台語也許不是自己所想的那麼簡單」,並開始研究許多議題,發現台語能表達的很多,發現越來越多詞彙,疑問漸漸增加,也使丹霓母語創作的靈魂逐漸甦醒。
目前就讀台語研究所的稚嘉,母語意識則起源於「尋找自己的根」。對稚嘉來說,最重要的事便是認識自己,他認為現今有許多年輕人崇尚都市、摒棄傳統,這對家鄉與文化都是種迫害,一起了解自家的根,從姓氏來源、祖先村落等慢慢學習起,就能理解更深刻的人生。語言是接近文化的第一步,稚嘉的母語意識也因此漸漸萌芽。

在地能量  愛母語

丹霓曾寫過一首〈台灣就是台灣〉,因當時他在思考自己「身在台灣,為什麼沒有想過要認識自己國家的地理歷史?」於是,副歌大量反覆唱著「台灣就是台灣」的詞句,雖然簡單卻極具記憶點。丹霓強調,創作只要說出自己心中所想就好,並不需要著墨太多。
在陸陸續續累積創作之後,丹霓的朋友們便介紹了許多寫母語歌的人給他,稚嘉便是當時認識的朋友之一。初識時兩人都還是學生、也同樣對母語創作抱著莫大的興趣與熱忱,於是少女卡拉漸漸成團,一起寫歌參加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比賽。對兩人而言,創作初期至今,他們始終堅持在各個活動說自己擅長的語言,丹霓說閩南語、稚嘉客語閩南語混雜,母語就是相對自然的言語,也能表現出更完整的自我。而純粹熱愛母語的心,也為他們帶來了母語音樂路上相知相惜的好戰友。

寫歌就像做料理

提及創作如何起頭,丹霓以錯覺輪廓的經典——卡尼札三角形為例,說明即使不知道從何出發,「只要在目標的附近努力,目標就會逐漸浮現。」母語創作也是如此,聽各式各樣的演講或節目、練習說台語、開始寫歌,先創造合適的環境,創作就能慢慢上手。

丹霓認為,寫歌就如同製作料理一般,詞曲與樂器是食材、和弦和速度是調味,有基本配料就不會難吃,也有一定的順序,但同時你也可以放各式各樣奇異的食材,想創作什麼就寫,頂多是美味與否的差異爾爾!任何關心的人事物都可以放入歌曲之中。如少女卡拉的歌曲取材便相當多元,〈插隊(Tshah Tui)〉寫的是排隊買豆漿的故事,而〈許你一片麥田〉則取材自美國經典名著《麥田捕手》。

創作大師久石讓便曾說過,寫曲並非全靠靈光一閃,一首曲子只有 5% 仰賴靈感,剩餘 95% 關乎邏輯,所以「作曲要符合邏輯的思考。」丹霓分享,善用重複、音懸(調整音高)、音符順序、音長與節奏變化等方法,就可以創造出多元的曲子,如周杰倫〈爺爺泡的茶〉就是用了重複的技法,而 Ellie Goulding〈Love Me Like You Do〉、Maroon5〈Sugar〉等歌曲則是音長變化的實例。「是不是很划算?只要幾個音而已!」丹霓開玩笑地說著。

開始創作了之後

在創作完成後,丹霓與稚嘉認為創作者可以嘗試參加比賽,如同看別人「煮什麼菜」,藉由比賽發現自己的問題、和別人的差距,並吸收內化評審老師的建議,藉此找到自己的策略,慢慢進步。
而針對母語的應用,丹霓與稚嘉向大家介紹「TLPA」這套標音系統。TLPA 可以應用於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與國際音標 IPA 最接近,是很好上手的系統。而稚嘉也強烈建議對母語創作有興趣的學子先去考檢定,紮穩聽說讀寫的基本功,瞭解自己的程度。在學習此系統後,就有機會與人對談,並將語言運用得更加靈活。稚嘉與丹霓都認為,這是寫歌最重要的事,多多瞭解文學作品、看電視、聽歌,有了興趣就會更有學習的動力,其實母語學習跟英語學習似乎並沒有什麼差異。
創作至今,丹霓與稚嘉表示,少女卡拉的創作最注重「當代性」,以當代發生的事、文學為主題,表達自我、書寫想像,〈M m m mun-thì(問問問問題)〉寫愛情故事、〈Seu-ngièn sìi-thoi ke mung-sióng (少年時代个夢想)〉著重年輕人的議題,都是切合這個時代的題材。所謂當代性,其實就是做好我們的時代想做的事爾爾。如同生祥樂隊生於鄉村,他們的音樂就代表著農村,一定有人在都市或鄉村,有著不同的養分、人生觀、度日方式,與截然不同的根與長輩。以上種種都會傳承,在與各形各色的人互動中找到和土地的連結,這也就是創作在題材、靈感之餘,熱衷於創作的人所能努力嘗試的。

斡頭來時路 行向自家未來

講座的最後,稚嘉以客語俗諺「斡頭來時路,行向自家未來」作結尾,唯有回頭去細細了解自己的根源、文化,和長輩們有更多的交流,才能對未來有更深刻、澄明的了解。唯有真正下功夫,才能夠離夢想更近一步。
少女卡拉的第一張專輯《卡拉電台》於 2020 年底發行,收錄歌曲以鄉村樂事為多,切合電台主題,也收錄有主持人的聲音。稚嘉與丹霓也向我們透露,未來希望能創作一張台語專輯,並以有別於《卡拉電台》的鄉村,以都市為創作的核心,歌唱在大城市中的點點滴滴。就讓我們在收聽來自農村的卡拉電台之餘,也滿懷期待少女卡拉所創作的城市,會如何歌唱著屬於台灣的語言吧。
家的聲音——新時代母語創作者的視野

Comments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