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雅筑 圖/曾詠晨

公車坐到新店,在街巷間穿梭,循著門牌走進一間看起來已經邁入中年的建築,沿著窄小的階梯往上走,眼前終於出現像是錄音室的隔音門。儘管是冬天的台北,當天天氣卻好得不得了,倉皇尋找目的地的我們,在踏入開著冷氣、舒適的工作室時顯得有些狼狽,黃宇寒親切的招呼頓時讓我們在陌生的空間多了一些自在。

大一到大三都被刷掉⋯⋯我是不是不適合獨唱?

一開始聊到和金旋獎的緣分,黃宇寒大方坦承自己大學四年都有報名,前三年報的是獨唱組,但每次都被刷掉。「那時候就想說,我是不是不適合獨唱?」她語氣釋然,「反正獨唱都沒上,最後一年不然就來投個創作看看!」堅持了四年,在最後放手一搏的勇氣下,她以〈給自己〉一曲拿下第 35 屆的金旋創作大賞,展現出客語創作的生命力。
黃宇寒在發表這首歌曲之前也都有在創作,只是當時覺得自己作品還不成熟,所以一直不敢拿出來唱。對她來說,金旋獎就如同學生界的金曲獎,能夠入圍決賽就是肯定。「參加金旋獲得很多方面的收穫,流程很嚴謹,不但有給得獎者演出的機會,也能透過活動認識同年齡的團體或創作者。」她眼神充滿真誠,表示很開心能有這次的合作。
專訪黃宇寒
亻厓愛飛過 最遠个山頭 
正做得看着日頭
我要飛過 最遠的山頭
才能看見太陽
——〈給自己〉,詞曲:黃宇寒
身為桃園人,黃宇寒在考上台北的大學之後必須獨自在外租屋,生病的時候還得自己看病、買粥。「那時就覺得自己好可憐喔!如果在家該有多好⋯⋯」滿懷著對家鄉的想念,邊哭邊寫下的這首〈給自己〉,如同冬日的陽光一般,洋溢著和煦的溫柔,撫平了思念的皺褶,也安慰了獨自在異鄉打拼的自己。她說因為小時候和長輩常以客家話溝通,所以寫這首歌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客語,字句上的使用也沒有特別琢磨,自然而然就譜出了詞曲。「當下可能太難過了吧,結果寫完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這樣!」黃宇寒笑說:「但就只有這首而已啦!比較特別一點。」之後的客語創作就有去詢問阿公阿婆,了解用韻和諺語等等。
在極其難過的情緒裡,自然產出了〈給自己〉一曲,黃宇寒說在情緒豐滿的狀態下,最能帶給她創作能量。如果要找靈感的話,她就會出門去看電影、踏青,感受大自然,其中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也很喜歡推理。當創作遇上瓶頸時,她會透過玩魔術方塊、解邏輯題目去幫助思緒變清晰,清空整理自己腦袋中混濁的狀態。「解完題目就會發現,其實問題好像沒那麼難嘛!」黃宇寒摸摸下巴,俏皮地展現充滿自信的一面。
專訪黃宇寒
小時候崇拜對象有很多,但對黃宇寒來說,徐佳瑩是創作上的啟蒙。她和我們分享當初聽到徐佳瑩早期雖然只會幾個基本和弦,卻寫出了〈身騎白馬〉這樣令人驚豔的作品,就覺得是不是自己也能做到?
「後來試一下發現,嗯,沒辦法!好像還是跟天分有關。」黃宇寒笑稱自己和崇拜對象仍有一段距離,但在她每次的作品和演出中,都能看見她一步步向前邁進的證據。
至於創作曲風的偏好,也隨著當時喜愛的類型而有所改變。初期因為喜歡聽民謠、流行,第一張專輯的製作就以民謠、K-pop 這樣的風格為主。後來喜歡 Neo-Soul 這種比較 Chill 的樂團風格,最近則是比較磅礡的北歐電子音樂,「聽一首歌好像看完一部電影的感覺,所以第二張專輯會想要嘗試這樣子的 Band Sound ⋯⋯」黃宇寒無意間透露了接下來的作品方向,讓人十分期待。

兩種話都是我的語言,都代表我其中一個部分

2019 年底發行了首張客語創作專輯《有時有日》,同名歌曲〈有時有日〉運用了兩種家鄉的語言(客語及印尼語)與故鄉對話。提及母語在日常生活使用的頻率,黃宇寒侃侃而談,媽媽因為嫁來台灣,待在這裡的時間是在印尼的兩倍之久,說客語和潮州話的頻率反而比印尼話還多。因此歌曲中的印尼話是特別向舅舅學習的,講到家人的部分她不禁嘴角上揚。「兩種話都是我的語言,兩種語言都代表我其中一個部分。」對於自身背景豐富性的愛與驕傲,也充分展現在她的作品中。在黃宇寒的創作裡,語言作為傳播媒介,並不侷限她的創作風格,反而能在各個語言轉換間傳達更精準深刻的情感和語氣。
專訪黃宇寒

想做這個時期的客家音樂

「和過去相比,現在的客家環境很科技化。」黃宇寒和我們聊到客家環境的轉變,「小時候家裡不太使用電子產品,放假會去爬山,我也常去游泳、打躲避球,不喜歡待在房間。客家人好像都早睡早起,五六點起床,一路忙到晚上八九點就準備睡覺,真的很勤奮⋯⋯即使假日還是會想說『欸明天放假?九點了?還是該睡了吧!』」她興致勃勃地講著,一邊自己開演睡覺小劇場,「但是到台北之後就感受到都市差異,大家的工作時間好像變得很長⋯⋯十一點還算早,我就想說『欸!怎麼會這樣!』(繼續小劇場)」
整體來說,科技先進所帶來的改變十分巨大,資訊量龐雜、流通快速,大家也能很快地知道現在和以前的情況差在哪裡。
環境的改變對客語音樂的影響也不小,在很多人印象中,大家好像只知道客家本色,但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代表了,希望能將客語音樂與現代接軌,黃宇寒決定要添加更多新的客家音樂。她認為,客家山歌需要經過特殊訓練去了解餘韻調性,前輩已經樹立了那個時期的標竿,而其實到爸媽的年代已經出現斷層,在不清楚脈絡的狀態下去做就會顯得魚目混珠。「我想做這個時期的客家音樂,這個時期的音樂,不管放在中文、韓文、日文都是合理的,只是我的語種換成了客語。」眉宇間流露出承擔這份責任的堅定。

時間是最沒有辦法留下的⋯⋯多去嘗試!不要偷懶!

專訪黃宇寒
去年參與了動畫節目主題曲的和聲編曲,黃宇寒表示除了自己的創作,對於電影或動畫的配音配樂也都很想嘗試看看。由於平常就有聆聽配樂的習慣,她認為能夠將感官程度以聲音去呈現、用音樂去表現視覺畫面是很大的挑戰。最後黃宇寒也鼓勵目前在創作音樂的學生們要多去嘗試不同的事物,「雖然說大學時期也有參加很多比賽,但還是會希望自己多做一些更好!我覺得時間是最沒有辦法留下的,要在大學這個最能夠自主運用的時期多方嘗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偷懶!」秉持著勤奮的精神持續開闢屬於這個時代的客家音樂,讓我們期待黃宇寒之後的作品將會帶起什麼樣的哈客(Hakka)風潮。
◎本次專訪特別感謝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於1996年成立,早年營運表演場館「新舞臺」締造企業與藝文結合的典範;近年延伸扶植藝文的觸角,帶動國內外藝文交流,讓藝術資源跨越城鄉、深入校園。中信文教基金會多年來力挺政大金旋獎,設立「中國信託人氣獎」提供圓夢獎金,扶植校園創作,更為獨立樂團搭建跨界舞台,在職棒球場、校園音樂賽事及全臺音樂祭開唱,至今已累積123場跨界舞台。
期盼每一位懷抱夢想的音樂人,走出第一步,堅持下一步!
場地協力/給樂錄音室

Comments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