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社會的期待,唱出自己的信念 —— 張倚瑄 guä
文/林妍純 圖/政大金旋獎影像組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聲音像是被迫按下了靜音鍵。他們聽不見,他們也不想聽見。可是這些選擇沉默的人並不傻,你也不可以小看他,當他拿起一把吉他。」
一個女孩揹著她的吉他,慢步走到舞台中央,緩緩地道出她心中的故事,她就是 —— 張倚瑄 guä,綽號小瓜。在演出前的這段 talking 充分傳達張倚瑄的信念,這是引用了李宗盛老師的吉他品牌「李吉他」的文案,當時在馬世芳老師的《耳朵借我》看到了這段文字,而這段文字也成了她創作初期的一大鼓舞。舞台上看似平穩的她,坦承在後台時為了緩解緊張的情緒,不斷地與工作人員對話,也提及自己準備時間較長是為了調整狀態,雖然在上台前忘了喝水讓自己感到平靜,但最終還是順利發揮、好好傳達自己的想法給大家,在表演之後也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 ⠀
化悲憤為力量,用歌聲產生共鳴
這次的政大金旋獎她帶來的歌曲是〈溫良恭儉讓〉,從歌詞中可以看出她的細膩及對文字的重視,在舞台上的她堅毅地唱出她自己的故事:「雖然這些經歷帶給我不舒服及憤怒的情緒,但我不願以偏頗的描述呈現這首歌。」她不只希望把「溫良恭儉讓」這個標籤從女性日常中撕下,更擴及所有台灣人生命中會遇到的社會壓迫,像是年輕人無法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許多人被迫沉默,接受世俗的標準,隱藏內心真正的渴望。「我小時候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乖乖聽話、好好讀書,你就可以有所成就。」張倚瑄緩緩地說,但她出社會後發現事實卻不是這樣,邁向成功的道路並沒有誰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所以她才決心寫下這首歌。在順應社會的期待的路途上,我們逐漸迷失自己,遺忘自己所愛,失去自己的初心,也迷失了未來的方向及目標,等到回首時,過去的束縛顯得虛無又空洞,沒有人該受困於他人的期望,因為所有人都是特別又珍貴的存在,如倚瑄這首歌所寫:「是非對錯/誰來講/保持清醒/別迷惘。」

⠀⠀⠀⠀⠀⠀ ⠀
剖析自己,用心去琢磨詞曲
今年是張倚瑄第二次參加政大金旋獎,此次演出〈溫良恭儉讓〉是在救贖去年比賽的她自己,因此意義重大。她提到今年是她最後一次能夠參與政大金旋獎,一共報名了三個組別都進入初賽,但令她意外的是,唯一進入決賽的是創作組,這個結果就像在告訴她:「要唱自己的歌」,她也因此更確定了自己的方向。此外,也不得不提及一個很巧的機緣,談及創作上影響深刻的藝人,正是決賽評審之一 —— 鄭宜農老師。她笑說自己像是《影后》的女主角一樣,幻想過無數次得獎並遇到宜農老師的畫面,所以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機緣。「對我來說,表達是需要長久地練習,要花時間去整理想說的話,而這一點跟宜農老師很像,她注重詞曲中使用的文字及想傳遞的想法,也敬佩她有表達自己的勇氣,與看事情的細緻程度。」從她認真的語氣及堅定的眼神之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她對宜農老師的喜愛和崇拜。張倚瑄的創作和她的生活總是息息相關,創作內容更包括她所有的脆弱、不安、迷惘等各種複雜的情緒。創作是一個需要不斷剖析、檢視自己的過程,而這件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非常困難的,但張倚瑄卻能夠將這樣的過程全寫進作品中、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讓大家聆聽,不禁令人佩服她的勇氣。從演唱情與愛的作品,到可以直視一路上蹣跚的她,把所有的過程及思慮化為歌曲,也讓其他正在經歷困難的人能得到些許安慰和救贖。

⠀⠀⠀⠀⠀⠀ ⠀
不停創作,航向未知
目前倚瑄創作了許多首歌並發布於街聲,但她的 YouTube 上僅發布了其中一首歌的 MV ——〈小船〉,她親自參與了 MV 的演出,因為〈小船〉正是在寫迷惘的她。人的一生面臨無數的選擇,我們所有人都像是一艘小船,對未來的路和風雨是一無所知,倚瑄以認真的神情說著:「你會很難跨越心中的恐懼,因為可能會遇到無法控制的大風大浪,讓你無法重新前行,抑或是沉船。」但同時她也點醒大家,我們都知道什麼選擇對自己來說最舒服、最堅定,只是欠缺了認同的一個聲音,促使你出航。所以這首歌除了寫給自己,也是寫給所有不敢輕易做出選擇的人,給予他們動力及支持。正是這首歌帶領張倚瑄來到第四十二屆政大金旋獎的舞台,她確立了自己的目標,勇敢地出行,走上音樂的道路。她期待這艘小船可以帶領她到哪裡,一路上會遇到什麼不同的人事物,也許最終會帶領她抵達理想的島嶼,或甚至是她從未想像過的世外桃源。
這艘小船的路途之中,她開始以駐唱為工作、以興趣賺錢,練習面對人群,而她也提及駐唱生活與〈溫良恭儉讓〉的一個小故事。在某次駐唱時,前面幾首歌的表演並沒有得到太大的回饋,要演唱這首歌之前,她擔心這首歌過於私人,難以讓人產生連結,但在表演途中,一位姐姐突然大聲地拍手並喊說:「這真是太棒了!」正是這樣的回饋,讓張倚瑄決心要把這首歌唱給更多人聽,也給了她勇氣去傳達自己的信念,並帶著這首歌走上政大金旋獎的舞台。

⠀⠀⠀⠀⠀⠀ ⠀
撕下標籤,綻放不同的光芒
背著吉他的她總是被貼上「民謠」的標籤,但對她來說目前還處於探索的階段,什麼風格都想要嘗試、挑戰,除了想找到自己最合適且喜愛的樣貌之外,更期望自己是多變的、不被定義的。對於未來的規劃她還沒有明確的方向:「我一直在成為獨立音樂人或是組樂團之間迷茫,音樂對我來說是了解並疏離自己的旅程,有不同人和資源的加入,可能可以傳達更明確的集體意念。」雖然她尚無法確定自己的下一步,但與音樂這條路必定是密不可分。她的名字 guä 及綽號小瓜更有對音樂的代表性及關聯,因為她曾經熱衷於演唱告五人的〈你要不要吃哈密瓜〉,最終演變成小瓜,ä 上的兩點如果以德文來念就像台語的「瓜」的發音,「歌」的台語發音則聽起來像瓜。未來她也會帶著這個名字,唱出更多她的內心故事,我們也期待可以從不同的作品之中,看到她各式各樣的面貌。沒有人應該被定義成什麼樣子,所有人都應從別人言語的束縛中掙脫,並在每一階段的旅途中,得到不同的收穫及成長。

⠀⠀⠀⠀⠀⠀ ⠀
張倚瑄和她的音樂皆宛如萬花筒一般,每個鏡面都能映照出不同的面貌,無法被任何框架及標籤限制住,這同時也是她傳達給我們的理念,多彩的我們全都是自己,是最特別的存在,有無限的可能性。
「做回自己原本的模樣/溫良恭儉讓/善良的你/該帶一點鋒芒/嗚喔喔喔/管他怎樣」——〈溫良恭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