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抒發,是音樂人在金旋舞台上的唯一任務、也是政大金旋獎的最終使命。
%e9%87%91%e6%97%8b%e6%ad%b7%e5%8f%b21

校園民歌時代的開始

民國六十六年,新格唱片舉辦第一屆「金韻獎」校園民歌比賽,校園民歌正式與流行音樂作出了切割。一年一度的金韻獎造就了不少知名校園歌手,例如:政大畢業校友黃大城以及當時仍在學的侯德建等。而當時所謂的「民歌化」,主要是以吉他取代鋼琴,改編歌曲、嘗試創作。

 

「Brother 5」的成立

民國六十八年夏天,五個在外租房子的振聲合唱團男生,在吃完宵夜後,漫步於空曠荒涼的新光路上,其中一個人哼起了美國「Brother 4」合唱團的歌,其他四個人竟然可以即興應和,隨後突發靈感,直奔女生內舍後方草坪(今莊敬九舍),對著女舍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情歌。那天之後,政大多了一個男聲重唱團「Brother 5」,很快的在政大建立知名度,應邀前往各系或社團迎新、送舊演出。

%e9%87%91%e6%97%8b%e6%ad%b7%e5%8f%b22


政大金旋獎的誕生

民國六十八年秋天,「Brother 5」的成員,分別擔任了振聲合唱團團長、顧問以及吉他社的正社長、副社長,在社團負責人研習會中幾位共同推動音樂風氣的伙伴提出「政大人的民歌比賽」的構想,決定在次學期試辦。
民國六十九年三月,由代聯會(即當年學生會)主辦,以當時的金韻獎為榜樣,定名為「政大金旋獎民歌比賽」,由振聲合唱團、吉他社負責鼓勵同學參加。比賽分為獨唱以及重唱兩組,由於參賽隊伍過多,分為初賽以及複賽二階段,初賽地點為活動中心禮堂(今雲岫廳),決賽則在四維堂舉辦。政大金旋獎發掘音樂人才與潛能、促進音樂交流的精神,自此脈脈相傳了四十餘年。

往後發展

政大金旋獎在第十九屆(二○○二年)時擴大成為校際性比賽,此後金旋獎逐漸成為校園音樂人的「夢想搖籃」,近年來成名於樂壇的明星,如蘇打綠樂團、盧廣仲等,都是在金旋獎中一展長才,倍受觀眾與評審青睞的校園之星。此外,金旋獎邀請了著名的音樂製作人,如黃韻玲、馬毓芬,與知名歌手陳珊妮、林志炫等擔任評審,金旋獎也因此成為了全國學生心目中最具公信力的比賽,亦是唱片公司挖掘人才的寶地。
第十屆金旋獎時,主辦單位特別製作紀念專輯 ,但是當時沒能獲得廣告商青睞,數萬元的製作費皆由「Brother 5」的成員之一,國貿系系友陳景昌個人全力贊助,也是第一次有政大金旋獎合輯的誕生。
政大金旋獎的參賽者,有些後來進入了演藝圈,楊海薇、周秉均是開創者,再來的張雨生、陶晶瑩、陳珊妮、陳子鴻、陳建寧、陳綺貞、閃靈樂團、蘇打綠樂團、盧廣仲、來吧!焙焙!、林育群等。
隨著政大金旋獎的人才輩出,不知不覺成為各校的音樂盛事,先是校內的音樂比賽,後來成為北區大專生音樂比賽,到今天的全國大專生音樂比賽,每年吸引上千名高水準的參賽者參加比賽。
而近年來,政大金旋獎的知名度漸漸在學生族群間提高,為了能夠服務更多懷抱夢想的學子,我們努力擴大比賽規模,吸引更多對音樂有熱情的青年站上金旋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