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祐綸 圖/陳乙瑄

第三十九屆政大金旋獎的第二場系列講座,邀請到相遇音樂的經紀總監,同時也是政大學長的江季剛老師,以他在業界多年的經驗與觀點,分析新媒體時代下的音樂產業現況,告訴聽眾如何利用新媒體的力量為音樂本身行銷。
感嘆完政大的轉變,江季剛老師簡短介紹了踏入音樂圈的旅程,從研究所偶爾協助樂團撰寫活動介紹和文案,到畢業後進入 The Wall 接觸到 Live House 相關的活動籌辦事務 ,才算正式踏入了音樂產業。 2008 年的野台開唱第一次正式擔任了執行統籌,深刻感受到自己身在音樂產業的幸福與快樂,隨後便加入相信音樂集團,持續在音樂產業中耕耘。

科技的更迭創造了新媒體時代

江季剛老師從過去在政大新聞系所學的「掌握媒介,掌握資訊」切入,講述當時的傳播媒介不外乎是大眾傳播,然而現今所謂的「大眾傳播」卻已經相當模糊了。現代人得知資訊的管道大多為社群網路,與以往的電視、廣播、報紙等大相逕庭。過去獨立樂團的宣傳模式不外乎為印節目單、發放傳單、在 PTT上宣傳等,主流音樂則是在電台與電視投放大量的媒體廣告;而在新媒體的時代之下,網路的發明讓區域的隔閡消失,對台灣音樂產業來說,各式新媒體(如 MP3 的發明、網路社群的應用等)為音樂產業投下震撼彈,使各音樂公司被迫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江季剛老師接著告訴聽眾:「對你們來說,沒有甚麼新媒體時代,這就是你們的媒體時代。」其實對於現今娛樂圈受眾來說,接收媒介即為我們所謂的新媒體。上個時代的媒體轉變是從電台時代進入到電視時代,過去聽歌只能藉由電台播送,而 MTV 的出現擴張了受眾對於音樂的接觸媒介,創造了現今音樂搭配著 MV 發行的行銷模式。江季剛老師又以 MP3 的發明舉例,音樂複製的簡便使唱片銷售量直線下降,這就像是時代與產業更迭的縮影。科技的發展會持續向前,音樂產業只能順應潮流祭出相應的產品,才能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像是 Apple 推出了 ipod,取代了實體唱片,接下來則因為雲端存取造就了串流平台的出現,再次取代了 ipod。

音樂產業的獨特目標——從感受出發

現今音樂產業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即是現場演出,而現場演出又分成場地方、Promoter、音樂公司、票務方、集管團體等部分,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就是藝術創作,都會存在版權,而當創作被演出或是被發表時即會收取版權費,卻因為大多沒有公開透明的機制而為人詬病。
談到音樂產業的產值,江季剛老師有點遺憾地表示音樂產業是十分小的產業,這是需要面對的事實。在美國,音樂產業的總產值還沒有 NCAA(美國一級男子籃球錦標賽) 運動賽事的總產值高,但是音樂既然是如此備受矚目的產業,即有其被需要之處。「你隨時需要音樂,生活周遭充滿了音樂」,江季剛老師認為音樂所追求的價值即是當下的感動,而此種獨特的感受難以被複製,讓音樂產值難以擴大,但也正因如此,音樂產業與其他產業相比,本質上所追求的目標的確有所不同。江季剛老師又從個人感受出發,以之前參加過的音樂祭籌辦為例,雖然好像職位上表面看起來十分風光,實際上所賺取的利潤卻不如表象般令人稱羨。

體驗、連結、共感的價值

回到獲利來說,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現場演出,演唱會賣的其實是現場的感受、共感的體驗,情感的傳達與接收讓你會主動尋找音樂。畢竟情感的連結百百種,作為聽眾,一定會因為各種連結而去支持你所認同的音樂人,這就是音樂商品在做的事情。對於現場體驗,最重要的就是在現場的氛圍,與周遭他人一起享受的共感、燈光效果等,讓現場演出變得獨一無二。
江季剛老師以演出商 Live Nation 為例,近年買下表演場館,購入許多大牌藝人的秀,也擁有自己的售票系統,以接近一條龍的服務賺取演唱會的大量利潤,最近也正準備購買音樂祭,此種音樂表演方式在近年來興起,是目前現況下能創造最多產值的音樂活動。由於聽眾在場域內的停留時間高,廠商能以較容易且有效的方式進行行銷,因此整體產值較高,江季剛也認為,政府太頻繁地舉辦免費音樂祭的舉動,讓台灣音樂生態圈並不如國外般受重視與尊重,令台灣音樂產業難以擴張。

音樂行銷是要喚醒人們心裡的某個時刻

回到音樂行銷,第一件事情就是「認清商品本質」,賣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道理邏輯,不同的是音樂產品極大的特殊性及多樣性;第二,「創造情感連結」,音樂雖然是商品,溝通的卻是人,對於生活來說,音樂並不是必要的,然而,聽音樂的需求是需要被創造、被喚醒的。要設法告訴聽眾,這首歌你想要表達什麼、你想要聽眾感受到的是什麼;第三,「讓現場演出精彩」,讓大家想看你的演唱會;第四,「運氣的重要」,商品搭上時勢與各種潮流,像是茄子蛋新歌搭上了許瑋甯的新聞話題,就順勢加強了歌曲的行銷;最後,「沒有一定的 SOP、沒有一定的必勝法則」,配合你所想要行銷的商品去進行最適合的調整,在現今直接面對受眾評論的時代,內容才是王道。
「行銷無法讓品質很差的音樂成功,而是要幫助音樂找到定位音樂的本質是不會變的,作品內容才是最重要的。」江季剛老師也特別提到這幾年來最欣賞的行銷案例,就是蛋堡的專輯《家常音樂》,整張專輯獨立創作、獨立販售,以自己的網站與期間限定店創造出獨特性,他並不是要推向大眾,他要的是他想打動的客群,他將這件事做到極致,讓這份情感留在消費者心裡。
講座在江季剛老師與聽眾的一來一往中畫上句點,在座的同學對於新媒體時代的音樂行銷也多了幾分認識與了解。針對音樂產業未來的前景與發展,江季剛老師無私地將自身的感受與想法傳達給了台下的聽眾,期望同學去思考音樂存在的目的與本身的價值。看著熱情參與的同學們,相信經過本次的系列講座,台灣未來的音樂行銷產業將會日漸成長,成為孕育音樂創作的重要推手。
 

Comments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